近日,校团委下发《关于2022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》(长大团发[2023]1号)文件,我院团委获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优秀单位。
在过去一年中,院团委发挥共青团政治功能,注重加强对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与凝聚作用,务实精细化服务学生为宗旨,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不断创新,促进全院学生全面发展,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、夯实思想根基,提升引领力
(一)始终坚持传递党的声音,切实推动思政工作入脑入心。
依托青年宣讲团、工科青年说、弘毅讲堂、精英训练营等活动形式为载体,以点带面广泛开展“学习党的二十大、永远跟党走、奋进新征程”等多种主题教育学习实践活动70余次,实现全院学生覆盖率100%。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,组织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。
落实青年大学习行动,以团支部考核制度、“年级—团支部—学生骨干—团员”的四级监督学习反馈制度为抓手,实现全年学习率均保持100%,位列全校二级院系第一。
举办读书交流会6场,组织研读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》一书并参加第二季精读大赛,1名学生荣获大赛一等奖,3名学生荣获大赛三等奖。依托榜样力量系列活动载体,组织全体团支部开展“党的二十大精神”“新时代的伟大成就”主题团日活动40余次,提高理论基础水平。
(二)扎实开展“青马工程”,加强团学骨干培养。
我院第二期青马班共招收50人,其中各类学生骨干占比81%。举办系列学习研讨、主题实践活动、红色阅读分享、电影展播活动10余次。在2022年青马经典诵读会中荣获二等奖。
(三)打造网络思政平台,传递校园正能量。
以“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”(原“长大工科试验班”)微信公众号平台为抓手,打造“遇见心理学家”、“精英训练营”、“恰是风华正茂”、“智‘汇’未来”、“未来之星”、“和谐交融·奋进青春”等八大原创品牌特色栏目,制作推文累计阅读量达16万余人次,现有总用户数同比增长28%。全年入围“长大新媒体影响力”排行榜前十累计11次,多篇原创推文入围“长大新媒体排行榜”前五名,实现学院学生群体覆盖率100%。学院官方公众号平台获评2022年度“优秀校园新媒体团队建设奖”。
二、扎实基础团建,强化组织力
在2022年推优入党工作中,累计新发展预备党员中团学组织学生骨干占比91%。院专职团干部荣获第三届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。开办学生骨干素质培训营系列专题活动6次。
坚持推动团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学年分学期组织开展团支部团员教育评议工作与组织生活会。全年新发展团员3名,接收并核实新生团员93名。顺利完成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,复核五星级团支部3个,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活动42次。
三、助力成长成才,凸显服务力
着力落实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,以“年级—团支部—学生骨干—学生个体”点线面模式,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融入第二课堂元素,定期开展学生群体专题培训答疑会,2020级、2021级、2022级达标率均位列全校二级院系第一。组织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获评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实践活动专项优秀指导教师1人,校级团队和个人奖项若干。此外,推进协同育人机制运行,定期邀请校医院、体育部、信息学院等兄弟院系或机关单位走进学院,联合开展体测帮扶指导、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,广泛关注学生需求,落实“我为同学做实事”22项。
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。形成“悟抗疫精神”“争创先锋岗”“创文明校园”“劳动践于行”等五个模块主线。在疫情防控中,我院共有141名学生投身抗疫志愿服务,占比总人数73%,累计志愿时长超3400小时,学院全体教师团干部、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主席团成员坚持一线原则,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
激发科创育人新活力、新动能。承办科技节活动——“智联交通,‘罩’亮未来”第三届新型口罩设计大赛,引导青年学子树立创新意识。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子计划为抓手,积极开展数学建模、“挑战杯”、“互联网+”、创业先锋挑战赛、“五小创”等科创比赛宣讲培训工作,利用“院长课堂”、“工科青年说”、“弘毅讲堂”等平台资源,累计开展宣讲培训类活动46次,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。
依托校园文化育人载体,丰富学生课余生活。承办体育节活动——“飞鸢逐梦·百年青春”长安大学第二届风筝竞高大赛。联合民族预科班举办“迎新杯”新生篮球赛,并荣获“新时代·新征程·新青年”云端青春歌会三等奖。
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、悦纳自我,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工作氛围。结合学生特质,举办“遇见心理学家”系列活动、心理赋能讲座、“旧物新生,温馨校园 ”活动、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宪法知识讲座、提案写作培训及提案征集大赛工作等,以多样化形式的18次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健全完善人格。
2022年,院团委聚焦主责主业,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新模式;2023年,我们将不断进行自我革命,优化服务组织框架,坚持做好未来交通领域青年学子思想的“引领者”与“传播者”。